top of page

政府應加大防救災科技的投資,以提升台灣人道救援的戰力!

亞太消防工程師學會 唐雲明理事長呼籲: 政府應加大防救災科技的投資,以提升台灣人道救援的戰力!





第六屆海峽兩岸應急管理高峰論壇,在銘傳大學應急管理研究中心主任 張平吾教授積極籌備下,2021年10月31日上午9:00,順利在銘傳大學台北基河校區國際會議廳舉行。開幕式由銘傳大學李銓總校長主持。警察大學蔡德輝前校長、消防署陳弘毅前署長、海巡署鄭樟雄前副署長、銘傳大學沈佩蒂校長,真理大學陳奇銘校長、華夏科技大學高哲翰副校長、銘傳大學社會科學院黃富源院長、海峽兩岸應急管理學會蔡俊章理事長、立法委員葉毓蘭、中華保全協會湯永郎理事長等貴賓都岀席了開幕式。中國科學院陳安教授、中國刑警學院夏保成教授並透過視訊致賀詞。本次大會以「智慧科技與應急管理」為主題,共收錄來自美國及海峽兩岸學者專家論文共52篇。現場出席人員超過100位。大陸學者五十餘人則採視訊會議方式參加。


本次大會特別應邀亞太消防工程師學會 唐雲明理事長,就「台灣防救災科技的發展與應用」做大會主題演講。唐理事長演講時特別指出,台灣近30年來防救災科技應用發展,與重大災害的發生有密切關係。其中1999年的921大地震更是重要分水嶺。依時間順序,可分為四個時期觀察:


1、921大地震前的「災害搶救期」(1990-1999):這時期著重在消防單位資訊系統、及防火管理制度的建置,以及傳統救災裝備的充實與應用。


2、921大地震後的「工程防災期」(2000-2009):災害防救法公布後,側重在救災通訊系統強化、震災現場搜救裝備及技術的提升、直升機立體救災技術的建立、災害潛勢調查的遙測技術與颱洪、地震、土石流等防災工程的運用。


3、莫納克颱風造成88水災後的「風險避災期」(2010-2019),注重事前災害風險評估,達到預警標準,即強制疏散避災。消防署提出了5年(2012-2016)期的「防救災雲端計畫」,充分運用無人機、人工智慧、大數據、物聯網、及雲端技術,建構防救災應急服務、訊息服務、及雲端資料等三大平台。


4、2020年新冠肺炎爆發後的「持續營運期」:為避免一次重大疫災沖擊即造成企業倒閉,防疫中心引進防災持續營運指引(BCP)。隨著5G通訊技術日益成熟,防救災科技也進入5G場域新挑戰。諸如:虛擬實境課程與跨域兵棋推演、特種搜救隊 5G 數位 AI 救援平臺、消防車一路通安全管控等等。




唐雲明理事長在演講結論時強調,「給人安全是天使,救人苦難是菩薩!」持續推動台灣防救災科技的運用與發展,不但提升國內防救災能力,也因高品質先進防救災科技產品的外銷救人,而使台灣在國際上更受到敬重。防疫口罩便是一個明顯的案例。目前,台灣擁有資訊科技前沿的優勢,因此,他呼籲政府應加大發展防救災科技的投資力度,以提升台灣在國際上人道救援的戰力!

16 次查看0 則留言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