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說「一國兩制」的疑慮及其化解”

劉源俊/東吳大學名譽教授


檢討目前臺海兩岸的僵局:一、「一國兩制」在臺灣沒有市場,主要是因為這「一國」被認為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而香港殷鑑不遠。二、中國共產黨堅持不接受「一個中國各自表述」。三、「台獨」的壯大,中國共產黨至少要負一半的責任。(例如:不正視中華民國存在的事實。)四、臺灣年輕人對大陸的隔閡與誤解,中國國民黨至少要負一半的責任。(例如:支持李登輝與李遠哲搞「教改」,坐視民進黨政府「改課綱」。)五、美國與日本干預的當然也是重大因素。

從民間看中國,其實:一、「天下大勢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統一(unification)並非真理,頂多是口號。二、「武統」是美國的計謀與期望,兩岸政府都應該有智慧,不至於中計。三、統合(integration)對兩岸都有利,也較可行;共和(commonwealth)最好。四、一般民眾認同的是土地、人民與文化,而政權則其次。五、中華人民共和國裡的「人民」一詞是當年蘇聯附庸國的「狗牌」(胡秋原語),必須拿掉。

文化發展是和通兩岸的鎻鑰:一、孫文主張「發揚中國固有優良傳統,採擷西方文化精華。」是民族復興的不二法門。二、兩岸各有長短,可互補相成。三、致力「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必須拿掉馬克斯主義「神主牌」。四、兩岸過去已經通郵、通網、通商業;通歌,通影,通表演;通航、通婚、通人才。未來更應標舉「文化中國」,致力「文化大三通」:通文字、通學問、通思想。

憧憬「未來一中」:一、海峽兩岸和平發展,應各自檢討,彼此學習與批判。二、不可把黨放在國前。三、孫文的〈建國大綱〉明白主張:先民生,後民權。四、兩岸政府應和平談判:各讓一步,組「中華共和國」(英文名Republic of China 或 Commonwealth of China)。四、「共和」不是「合一」,而是孔子所說的「和而不同」。五、《論語.子路》:「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六、主政者必須修內政興外交,使人心悅誠服,才能期望長治久安。否則如秦始皇雖統一中國,秦朝只持續了十五年。七、標榜「人類命共同體」,則必須注意「六和」:和傳統、和天地、和族群、和階級、和宗教、和萬邦。

 
 
 

Commenti


© 2020 by The peoples-daily. Proudly created

  • Facebook的 - 白圈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