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蛋白糧“橫空出世開創糧食新時代



許多專家認為,隨著全球人口的快速增加,在未來世界出現糧食危機時,只有馬鈴薯可以拯救人類。



崔向東(左2)王祚彥(右2)李錦峰(左3)團隊 地點:山東威海抱海酒店


中國國家農業部於2016年公佈《關於推進馬鈴薯產業開發的指導意見》,提出到2020年,馬鈴薯種植面積擴大到1億畝以上,適宜主食加工的品種種植比例達到30%,提倡馬鈴薯主食開發,這項政策突顯出大陸對主糧產品進行產業化開發,是國家糧食安全戰略部署。


中國人歷來都是以米、麵作為主糧的,飼料用糧也一直以玉米和大豆為主,對中國這樣一個擁有14億人口的發展中的國家,時至今日也只是基本解決了溫飽問題。


幾千年來,大豆一直是中國最重要的農經作物,尤其對大豆加工後的製品更是千姿百態、包羅萬象,並一直是處於自給自足的狀態。


自從美國將中國東北的大豆種子進行基因改造在美國大量的種植成功後,就以政治的手段,資本的伎倆,迫使地球上幾乎所有適合種大豆的土地,都種植轉基因大豆了,尤其是南美洲多數國家的土地,因為種植轉基因大豆,使用特定化肥,而讓良田變劣土,除了轉基因大豆之外,無法再種植其他農作物了,美國更是攜手孟山度等的世界四大糧商,不惜以發動政變,戰爭等手段,吞食了南美的良田,更在2008年以資本炒作的各種伎倆,加上造謠等不實的訊息等,對全球發動了大豆戰爭,不但以此更成功的控制了世界的糧食生產,也讓中國購買了世界市場上80%的轉基因大豆,佔中國大豆用量的90%,中國的大豆市場和壓榨油市場已經在美國的掌控之中。


此大豆戰爭讓中國付出的代價是,國產非轉基因大豆佔國內市場份額迅速萎縮,農民收入更加困難,中國的農業發展,越來越被置於美國壟斷資本的盤剝之下,國家糧食戰略安全越來越依賴於美國,更重要的是中國人的健康越來越被置於轉基因大豆的威脅之下。

蛋白糧的出現,將扭轉此一局面,讓非轉基因大豆,重新的回到我們自然的土地上,讓農糧作物回到自然生態中長成、結果。


機緣蛋白糧的出現,是由崔向東、王祚彥團隊在研究大豆加工製品的時候,成功的將榨過油的大豆豆粕,再加工製作成蛋白麵、蛋白飯等主食及其他蛋白食品,也因為是用原本用做禽畜飼料的廉價大豆豆粕來製作成麵、飯等的主食,因此成本極為低廉,而且含有比稻米、小麥更豐富的蛋白質,是廉價又營養的蛋白質糧食,再委託臺灣的李錦峰博士團隊進行深入的研究及申請專利,崔向東先生的全面整合,將此大豆豆粕加工工藝製作成的蛋白質食品,定位成蛋白糧食品,於是蛋白糧就誕生了。


蛋白牛肉麵


縱觀幾千年來,從神農氏教導人類耕作後,人類就從漁獵的時代進展到了農耕時代,人類也從狩獵魚撈獲得各種蛋白質的生活型態,轉變成以種植稻麥為主食的農耕生活了,直到科技知識的積累,才發現蛋白質才是人體細胞所需的基礎營養來源,蛋白糧不但改變了大豆在糧食中的從屬地位,搖身變為主要糧食大員,更為重要的是改變了主要糧食是由米麵等澱粉、碳水化合物食品 “一統天下”之局面,為糧食世界增添了營養平衡的蛋白質糧食。


蛋白炒飯


大陸的對主糧產品安全戰略部署的重磅規劃,由農業部業於2016年公佈《關於推進馬鈴薯產業開發的指導意見》可見一斑,此次以非轉基因大豆研製的蛋白糧糧食,不但可以先讓豆農在種非轉基因大豆時獲得比種轉基因大豆更高的收入,收成的非轉基因大豆可以先榨油獲利,榨油後的豆粕又可以加工成蛋白糧食品,讓農民在非轉基因大豆產業中分享增值收益,帶動農民增收和走向共同富裕,消費者由吃得飽轉向吃得好、吃得健康,呈現品質消費、綠色消費、個性消費新趨勢。蛋白糧的開發運用,正是適應這一變化和趨勢,拓展傳統主食文化內涵,展示不同主食文化品味,體現不同主食使用價值。


蛋白糧的定義:蛋白糧是非轉基因大豆的製品,是糧食家族新成員,屬全球首創,是繼傳統糧食大米、麵粉之後的第三種糧食,具有安全、剛需、普惠、符合傳統飲食文化、高品質、精緻、營養平衡等特徵。


蛋白糧的使命:源自非轉基因大豆的蛋白糧,是打造蛋白食品的標竿,為人們的蛋白食品創造無限可能,率先成為蛋白食品的全球示範者。

149 次查看0 則留言

Comment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