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畫家高智群,復旦大學中華古籍保護研究院暨文物保護創新研究院教授。1958 年出生于福建漳州,1977 年恢復高考後考入復旦大學歷史系,1982 年本科畢業後錄取為史學大家楊寬研究生,為其關門弟子,又入國學大師王蘧常門下治中國古典學,從古文字學大家裘錫圭、姚孝遂、林沄等治古文字學,從文博權威馬承源治青銅器學。畢業後留校任教,從事上古史、古文獻和古文字的教學和研究,開設過《中國通史》《中國上古史》《先秦文化史》《尚書精讀》《古文獻學》以及古文字學系列(古文字學概論、甲骨學、西周金文史證、說文解字概論、中國文字源流、古文字摹寫)等十餘門課程,編著有《先秦史十五講》《古史新探新編》《尚書研讀》《說文解字中的中國古代社會》,先後在《文史》等刊物上發表學術論文數十篇,數度獲得上海高校及復旦教學獎,培養出眾多優秀博士碩士生。近年兼習書畫,藝事上曾受謝稚柳、陸儼少、朱屺瞻、陸抑非、諸樂三、陸維釗、沙孟海、余任天、沈柔堅諸書畫大家指點,擅長篆隸及大寫意花鳥畫,先後在合肥、上海、黃山、深圳、濮陽,常州,漳州等地舉辦七次書畫展,出有《高智群畫輯》《高智群近作選》。

高智群說:我出生于閩南古城漳州一個金石書畫世家,少年時代即喜歡藝術,尤其愛好海派諸名家作品。
十七八歲懵懂少年開始“追星”,曾冒昧上函江浙國畫大家朱屺瞻和諸樂三先生致以仰慕之情並求教,不意竟獲大師親筆回函且贈畫。1977 年恢復高考後入復旦大學歷史系,負笈滬上,讀書之暇,更得方便親炙江浙名家,承蒙老先生們抬愛,或贈作品,或加點撥,所見所聞,眼界拓展,胸襟大開。這其中除了前述朱、諸二老外,還有一代大家杭州的陸抑非、陸維釗、沙孟海、余任天、上海謝稚柳、陸儼少、唐雲、沈柔堅等先生,其中與謝老過從最密,巨鹿路壯暮堂,成為我汲取藝術學養最好的課堂。對我畢生影響最大的是恩師王蘧常瑗仲先生,大學三年級時候,經陸維釗先生引薦拜見瑗仲師,遂入王門學中國古典學達八年之久。恩師待若家人,其學問人品成終身楷模。

大學期間,我對中國上古史和古文字學、考古學產生濃厚興趣,有幸成為一代史學大家楊寬先生的關門弟子,還經楊師推薦,以研究生身份破例到著名古文字學家于省吾先生主持的吉林大學古文字班深造,師從姚孝遂、林沄諸名家學先秦文字,並時常得到北大裘錫圭先生的教誨,又曾在上海博物館從馬承源館長治青銅器學,這些大師們的言傳身教,讓我打下良好的文史基礎,並成為如今我研習書畫的養分。
研究生畢業之後,我即留校任教,從事上古史、古文獻和古文字的教學和研究,開設過《中國通史》、《中國上古史》《先秦文化史》《尚書精讀》以及古文字學系列等十餘門課程,期間謝稚柳先生曾經建議調入上海博物館,隨其從事書畫鑒定和研究,但終究割棄不了對古史專業和教學職業的喜好,有負先生厚愛。從此以後近三十年來,書畫只是作為一個業餘興趣愛好,限於欣賞與收藏,尤其熟識的老先生們都已歸道山,無從請益聆聽教誨,和書畫一行就更加疏離了。

六年前因為一個偶然機緣,將入花甲之年的我,重新拿起畫筆應酬,沒料到感覺猶在,興趣漸濃,於是決定開始研習書畫,重續兒時喜好。工作之餘,八分學書,二分作畫,這是因為書畫同源,大寫意花鳥,尤其需要以書法入畫,也是老先生們的一貫教誨,文人畫不二法門。因為對古文字資料比較熟悉,所以從石鼓文入手,上追殷商,下入秦漢。篆書之外,還選擇雄渾一路的漢碑如《張遷碑》《石門頌》《鮮於璜碑》等,以及二王法帖,臨池不輟,積稿數尺,投入不少時間與精力。畫則隨興,或一周或半月或每天,隨意點染,取法吳昌碩、八大,並受江浙大家吳茀之、張大壯、唐雲影響,喜用濃墨重彩渴筆與豐滿構圖,表現生機盎然的自然景色,抒發對田園生活的嚮往。

如果說我學習書法,還是恪守師門教誨,對相關傳世法書的臨寫一絲不苟,學畫就很不正規,甚至有點旁門左道。我從未學過素描色彩,中國畫的白描和工筆,也是少時隨意勾描過數張,未窺門道。雖喜缶翁藝術,但也深知其風格強烈,如亦步亦趨,今後很難跳出藩籬。故此以讀畫為主,並廣泛觀摩曆代大寫意傳世之作,從未臨摹過名家作品。這固然是一大缺點,但好處在作畫比較自由,不至太像前賢。
我畫畫也從不起稿,心中有所感所思所悟,即隨興鋪紙揮毫,畫隨筆走,最後張壁自視,稍加收拾,一蹴而就,不喜重複為之,用朱屺老自謙之語,實乃“瞎搨搨”,不入行家法眼,因為作畫對我而言,只是業餘自娛自樂,從來不想獲取什麼名利,也不以書畫家自居。當然,筆墨可以遊戲,藝術不能沒有追求。我始終記住瑗仲師教誨:“與世不爭”“歡喜堅固”。做人不追求功利,淡然處世;遊藝執著堅一,崇尚高古渾厚。抱此座右銘,加以時日,或有小成。

學習書畫六載,不可謂短,但只是初窺門徑,來路漫長。從四年前開始,受友朋鼓勵,先後在安徽合肥與黃山、上海、深圳、河南濮陽、常州和故鄉漳州舉辦過七次書畫展,雖然僅是業餘之作,雕蟲小技,不足自炫,但每次展覽,都創作一批新作,有所進步,更結識不少藝友,得獲教益。諺語曰:“無心栽柳”,由文史跨界到書畫,本無意為之;六年間有小成,稚柳初綠成蔭,可喜亦複憚惕。人生往往有不可預料的選擇與轉折,順其自然,勉力為之,便是大道。


今承友朋大力支持,在文化名城常州新建美術館舉辦個人畫展,展出近作八十餘件,藉以表達對謝稚柳老夫子的深切緬懷,激勵自己砥礪前行,並求教方家同道。 本書得到常州中國保險閔丹團隊贊助,特致謝忱。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