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彩墨情懷展現深厚藝術功力揚譽國際藝壇

已更新:5月3日

懷念敬佩的藝術家歐豪年大師

記者 / 邱兆衡/台北報導

圖說:令人懷念敬佩的藝術家歐豪年大師

令人敬佩的嶺南畫派宗師、畫壇巨擘歐豪年大師於4月25日逝世,享耆壽90歲。這幾天雨下個不停,地震後的餘震也搖過不止,是否老天爺知道歐豪年大師的辭世而同感悲傷?而我的心思也特別多,腦海裏被一些往事攪得一直無法平靜下來,片片斷斷的往事更在眼前跳躍著,於是我懷著內心的感傷和無限的懷念,拿出筆寫下我所認識和了解這位令人敬佩的歐豪年大師。

這位身為當代最具代表性的水墨畫大師,畢生投入並奉獻於藝術教育,雖與世長辭的歐豪年大師,但風範永存。被譽稱為國寶級的藝術家歐豪年大師,投入藝術工作,辛勤耕耘了六十餘年,他的作品除獲得國際藝術界肯定外,令他引以為傲的是,他的藝術創作榮獲多位國家的元首、著名的政治人物、企業家和眾多收藏家等名人珍藏,讓歐豪年大師在國際藝壇大放光芒!

在2021年欣逢中國文化大學校慶,由中國文化大學歐豪年美術館主辦,歐豪年文化基金會、中國文化大學美術學系和國立臺灣藝術大學書畫藝術學系共同恊辦的「歐豪年山水特展」在歐豪年美術館展出四十幅氣勢磅礡的精彩創作,吸引了相當多喜愛藝術的政商名流及社會各界人士前往觀賞,且均有不虛此行的藝術饗宴。

圖說:記者(右)採訪歐豪年大師時,合影留念。

被視為嶺南畫派衣缽傳人的歐豪年,1935年生於廣東省茂名縣。17歲師事嶺南派大師趙少昂,國學造詣深厚。嶺南畫派清代發展於嶺南、廣西及廣東,在中國水墨畫的近代史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該畫派擷取中國水墨畫的筆法,及西洋畫派色彩結合來描繪各種主題,花鳥、蟲獸、風景等,無一不是畫家們企圖表現的題材。

藝術家歐豪年大師慣以墨彩對景寫生,更透過造景的靈活手法,收納許多各地山水、鳥獸。他更擅於詩文,常「以詩入畫」,筆墨尤蒼勁豪邁。一代大師張大千曾稱讚說:「豪年道兄,纔一落筆,便覺宇宙萬象奔赴腕底,誠與造物者同功。」足見其充沛的內涵與博大的氣勢。而虛懷若谷,加上強烈的求知慾,與全才型的人格自我養成要求,更讓歐豪年大師作品中,流露出濃濃的人文氣息。

歐豪年大師的藝術創作早揚名國際間,多年來一直應邀至港、日、星、馬、歐、美等國家的美術館舉行個展,並曾獲法國國家藝術獎等多項國際性大獎,在80年代陸續榮獲大韓民國圓光大學榮譽哲學博士,及美國印地安那波里大學藝術學博士,非凡的成就,不僅是國際認識近代東方水墨的一扇窗,更讓中國人文精神水墨畫活躍於世界舞台。美國、台灣就有兩所以他為名的美術館,卓越的貢獻,備受肯定。除了創作之外,歐豪年大師任教中國文化大學逾30年,作育英才,培育出不少藝壇後繼及新秀。

人與人之間的相處,貴在有緣與相知,在30餘年前,由於工作的關係,前往刑事警察局拜訪令我敬佩的警界好朋友盧毓鈞先生,當時盧先生是擔任警政署刑事警察局局長。到了他的辦公室,令我印象極為深刻的是,他的辦公室有一幅栩栩如生的猛虎畫作。原來這幅畫作是國寶級藝術家歐豪年大師的作品。盧先生也藉此機會介紹歐大師在藝術界的傑出表現,也讓我深深感受到他與歐大師有深厚情誼。之後,有機會更進一步的認識歐大師,以及他的一些傑出的學生,而能前往觀賞他們的作品展,進而獲益良多。

圖說:歐豪年大師(中)在接受記者採訪後,與中國文化大學歐豪年美術舘舘長、歐豪年文化基金會董事兼秘書長李婉慧(左)和記者(右)合影留念。

在民國110年6月16日上午十時三十分由藝術家朋友喻文芳老師的用心安排,特別前往歐豪年大師的住處拜訪。

認識歐豪年大師雖然很久,過去有活動見面時,都以簡單問候和點頭致意,而這次拜會則以面對面向他請益,也非常感謝歐大師明確的回答。

當記者請教歐豪年大師,在眾多傑出和得意學生方面,有哪幾位?他很技巧的回答:他們各都有一片天。至於比較得意的弟子,則以宋瑞和的動物、花鳥;陳懷谷的山水表現得很好。

談到最近幾年個人感到最得意和難忘的事情有哪些?

歐豪年大師表示,在2018年3月2日由中國美術館主辦的「還携筆墨向高丘一歐豪年八十回顧展」,受到大陸主辦及有關單位盛情邀請,並以尊敬與非常禮遇的安排,提供了五個大展廳:1.山水。2.動物。3.花鳥。4.書法。5.人物。共展出二百餘幅作品。可說是歐豪年大師傑出成就的表現,彰顯了當代嶺南畫派的藝術風釆。

提到對於藝術界的未來發展,及給予後輩的期許。

歐豪年大師語重心長的指出:1.希望藝術界朋友,能在世界佔有重要地位。2.來日要有具体的評價。3.鼓勵同道不要放棄及掉以輕心。

從歐豪年大師簡單扼要的言談和寶貴的建議,可以從他的身上得到多元的啟示與觀念,充分反映著藝術創作的領域變遷過程中,他所累積的人生智慧與善意,一則顯現其過人的資質稟賦,得以建立歐豪年大師在藝術創作專業的地位,一則他身上所累積了國際藝術創作發展經驗,提供卓見洞察,引領藝術界後輩朝向成功之路,實為藝術界之福,彌足珍貴。

(照片:邱兆衡提供)

87 次查看0 則留言

Comments


bottom of page